地方文化教育网站群
首页
网站群
地方文化网
工业遗产网
地方教育文化网
汉冶萍网 长江汉冶萍网
矿冶文化网
楚歌之声
新闻简讯
实验基地
黄石市第八中学实验基地
湖北黄石青少年地方文化教育基地
湖北武汉青少年地方文化教育基地
福建厦门青少年地方文化教育基地
研学研究基地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
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
北京学研究基地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电子期刊
地方文化网 中国地方文化论坛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地方教育文化网 中国地方教育文化论坛
长江汉冶萍网 长江汉冶萍学刊
矿冶文化网 矿冶文化学刊
专栏
西塞山千古之谜
楚歌之声青少年合唱互联网平台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重工业中心城市的调整——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2024-06-06
刘金林1, 顾云杰2【作者机构】1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工业遗产研究中心; 2上海根盛展览集团有限公司【来 源】武汉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第3期摘 要: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初步确立,黄石(大冶)被确定为全国八大重工业中心城市之一。随着“156项工程”的调整,1954年全国重工业中心城市的建设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虽然黄石从全...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红色工业遗产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机制与路径
2024-06-06
韩晗【作者机构】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来 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摘要 红色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承载着媒介记忆的记忆场所,在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不但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统一性,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上具有同一性。就传播机制而言,有回到历史现场的“凝视—沉浸”、形成物质感知的“抽象—具象”与阐释时代价值的“历史—现实”三种机制。从传...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恋旧”之城,黄石不老
2025-03-27
来源支点财经“恋旧”之城,黄石不老丨封面策划⑤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磁湖岸边的樱花开了。(支点财经记者 陈勇 摄)矿山变景区,厂房变园区。“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1955年,王路先生有感于湖北黄石的大美风光和热火朝天的工业建设,创作了儿歌《小燕子》,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黄石,因矿建市,以矿兴市,三千年炉火不熄。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美誉。只是,它在狂奔的过程中,也加速燃...
新闻简讯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地方文化网 中国地方文化论坛
中部地区首座汽车博物馆: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变迁
2025-03-27
中新网十堰3月26日电 题:中部地区首座汽车博物馆: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变迁作者 张倩龙从黑白老照片到声光电装置,从历史课本中的老汽车到科技感满满的未来汽车形态,一座汽车博物馆,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半个世纪的变迁。3月26日,中部地区首座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在湖北十堰开馆,成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等于一体的汽车文化主题体验区与展示中国汽车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窗口。...
新闻简讯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加大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2025-03-27
加大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吕建昌三线建设是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重点的大规模基础建设,筑成了我国西部地区稳固的战略腹地;也是我国首次探索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1983年年底,国家出台“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八字方针,停止对三线建设的投资。次年,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提出《三线地区企事业单位调整方案》,对那些进山太深、布局分散、选址存在...
新闻简讯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以大冶重工业基地的创建为中心
2025-01-08
刘金林 【作者机构】湖北师范大学【来 源】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摘 要] 汉冶萍公司的兴衰史就是一部以工业为核心的近代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史,汉冶萍公司的总部上海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汉冶萍公司的中心武汉、大冶为长江经济带的龙身,以汉冶萍厂矿西迁为基础创建的重庆工业基地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尾,长江经济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长江工业带的形成。以汉冶萍公司为中心的大冶重...
长江汉冶萍网 长江汉冶萍学刊
矿冶文化网 矿冶文化学刊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地方文化网 中国地方文化论坛
大冶石岭屋水库明代炼炉群调查与冶金遗物分析
2025-01-08
逄硕1,2, 李延祥1, 陈树祥3, 胡新生4【作者机构】1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3湖北理工学院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4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来 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4年第2期摘 要 湖北大冶地区冶炼遗址众多,以其作为青铜时代重要的铜物料来源地著称,而铁作为历史时期同样重要的金属资源,“铁冶相沿袭未绝”之地的大冶...
矿冶文化网 矿冶文化学刊
长江汉冶萍网 长江汉冶萍学刊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二五”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的历史考察
2024-09-05
王肇磊, 赵云菲, 刘晓涵【作者机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城市研究中心【来 源】《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 〔摘 要〕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之路探索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面铺开而出现了超常发展,具体表现为全国城市快速编制规划、积极推进以钢铁为中心的城市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数量大量增加以...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4-09-05
王莉莉, 邓忻吾, 崔文倩【作者机构】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来 源】《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摘 要〕 本文以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其历史文化底蕴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当中,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传承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蕴含的工业文化。首先介绍华新水泥厂的发展进程及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的建立,然后分析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及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探讨与红色工业遗产相关的遗产共识理念和原则 ——从几个关键术语(基本理念)说起
2024-08-19
郭旃【作者机构】国家文物局;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来 源】《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1期摘 要: 文章首先从遗产共识理念和原则出发, 回归当时语境阐释了monument(遗产)、 authenticity(真实性)、 setting(设境)、 遗产价值(value/significance)四个关键术语以及术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 先后探讨了当前红色工业遗产的阐释展示、...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关于深化工业遗产研究的思考
2024-08-19
徐苏斌【作者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来 源】《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1期 摘 要: 本文着重阐释了我国工业遗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力方向。 首先,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工作有待加强, 档案和考古研究、 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工业遗产评价标准、 工业遗产数据库是当前亟需关注的内容。 其次, 价值认识要全面,既要完整认识价值, 也要明确价值认知是可变的。 最后, 工业遗产是面向未来的遗产...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路在何方: 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2024-08-19
刘伯英【作者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来 源】《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1期摘 要: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到今天虽已取得一些成绩, 但也不免存在一些缺憾。 本文结合国际经验, 先后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五个议题, 包括:工业遗产与全球竞争的问题、 工业遗产的独特性问题、 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 工业遗产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问题、 工业遗产与政治化问题。 借鉴不同国家在这些议题上...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论电影工业遗产
2024-08-19
韩晗, 张慧敏【作者机构】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来 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摘 要:电影工业遗产是电影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工业遗存。在电影工业性与艺术性两大特性的形塑下,电影工业遗产被赋予了工业遗产共性之外的独特性。从概念上看,电影工业遗产是依托电影制片厂而形成的,具有重要的工业遗产价值、文化生产价值与意识形态价值的,参与了标准化、车间制与流水线的电影...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论文化工业遗产
2024-08-19
韩晗【作者机构】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来 源】《天津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摘 要 文化工业遗产是一种特殊的工业遗产,它既具有文化产业属性,也具有工业遗产的普遍性特征。从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视角来看,文化工业遗产具有工业遗产本质属性,双重价值生产功能是其关键性特征,且具有文化生产的前提性属性与作为关键属性的先天具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文化工业遗产的普遍性保护意义...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中国方案》出版一周年座谈会,即将在BIBF举行(附官方预约与直播通道)
2024-06-16
新闻简讯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征稿通知(第一轮通知)
2024-06-16
新闻简讯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技术史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技术价值研究
2024-06-10
王冬冬, 王雨晨, 潜伟【作者机构】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来 源】《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2期摘要:技术价值是工业遗产核心价值之一,体现在工业技术产生、升级、扩散、转移和消亡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史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研究相对缺位,造成纯粹性的技术价值认知尚不清晰,技术与其他相关的价值之间存在混淆。因此,需要在技术史框架下阐述工业遗...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2022年度中国工业遗产研究学术报告
2024-06-10
韩晗1,2, 孙崇辕1【作者机构】1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2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来 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 [摘 要] 2022年,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呈现“稳中有进”总态势,学界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导向,形成了基础性研究、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研究等三大主要研究板块。在基础性研究中,集中于理论研究、...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文化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转型
2024-06-10
孙淼1, 马雨墨2,3, 邝远霄4, 李垣1【作者机构】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3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4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来 源】《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 摘要:工业遗产的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区位空间、产业环境和体制机制等制约,加快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从而实现工业遗产的价值最大化。在理论层面,...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政策分析
2024-06-10
周岚, 陈畅【作者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来 源】《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从2003年《下塔吉尔宪章》到2011年《都柏林准则》,再到2012年《台北亚洲工业遗产宣言》,国际上对于工业遗产的认知,是从意识到其是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类文化遗迹、到囊括环境与非物质遗产内容、再到承认不同地区工业遗产的特殊性一步步拓展的过程。我国对于工业遗产的工作起步并不...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质及价值核心
2024-06-10
刘伯英【作者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来 源】《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指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工业遗产的绿色转型思考
2024-06-10
徐苏斌, 青木信夫【作者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来 源】《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摘要: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和绿色转型系统化研究已是大势所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须尽可能地保护、保留其工业制造、生产、流通等相关环节的空间特征及其历史景观,通过适当的设计,让工业生产体系和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集体记忆更易于在当下生活中感知与阅读,让工业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产...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中国工业遗产话语变迁的背景历程、话语特质及文化条件分析
2024-06-10
曹福然1, 马雨墨2【作者机构】1浙大城市学院京杭大运河文化研究院; 2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来 源】《东南文化》 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作为驱动世界秩序转型的物质佐证和逻辑形制,中国工业遗产亦经历近似于西方遗产语境中发生的工业遗产话语变迁历程,并表现出速率更高、密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本土化特点。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数接近其城市总数的11%、部分城市及地区进入后工业化时...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多学科视域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框架
2024-06-10
吕建昌【作者机构】上海大学历史系【来 源】《东南文化》 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这类遗产保护现状是对其利用并开展研究的基础。其研究应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框架和整体性的研究思路,从基础理论、主要问题、创新利用、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研究。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梳理遗产的产权与使用权,调整与...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京杭大运河杭州历史文化段滨水工业遗产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4-06-10
秦洛峰, 陈煜琛【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来 源】《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2期 摘 要: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自古以来就是商贸繁荣之地。大运河城北段上世纪兴建了工商业相关建筑与住区,于本世纪初开始加紧保护与转型。文章通过描述运河杭州历史文化段沿岸未来规划和重要遗产节点现状,归纳出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滨水;工业遗产;转型;原真性;遗产廊道引言随着...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城市微更新理念下当代工业遗产保护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
2024-06-10
朱广杰, 韩锐【作者机构】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来 源】《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2期摘 要:为推动长春工业遗产保护进程,文章对传统更新和微更新进行优劣比较。在此基础上,梳理城市建设政策演进与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基础设施等实践所串联的微更新脉络。最后,基于梳理脉络,提炼基础先行、上下联动和遗产再生三个微更新特征,为长春聚焦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关键词:长春;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基于边缘效应的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 ——以南京晨光1865 创意产业园为例
2024-06-10
江文浩, 丁炜【作者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来 源】《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7期摘要:工业遗产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现阶段我国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愈发重视,同时正处于增量发展向细致的存量发展的转变时期。文章对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对南京1865 创意产业园区的调研,结合边缘效应理论,从环境、空间、流线、功能四个角度,探讨和归纳了工业遗产地块边缘区的规划设...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中国工人运动红色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安源工人运动遗产为例
2024-06-10
文侃【作者机构】萍乡学院商学院【来 源】《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摘 要: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红色遗产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其代表性样本的安源工人运动红色遗产,更是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传承和保护价值。当前传承和保护这一红色遗产,应当坚守“红色遗产自信”,营造这一红色遗产的“场所精神”,构建其“文化路线”的整体性保护网络,开展其数字化的“文化换装”,启动相应的地方立法保护工作。...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多尺度空间特征思考下的工业遗产差异化更新——以广州市两处食品加工类工业遗产为例
2024-06-08
王凌1, 郑俊禧1, 叶昌东1,2【作者机构】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2华南农业大学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来 源】《南方建筑》 2024年第1期摘要 随着城市更新逐步进入高质量有机发展阶段,工业遗产如何通过差异化的更新手段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的理论技术,结合POI 数据、建筑功能及空间布局的分析等,从城市、片区、...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工业遗产再利用服务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文化路径及其实现机制
2024-06-08
韩晗【作者机构】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来 源】《东岳论丛》 2024年第2期[摘 要] 工业遗产再利用是人类在工业化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再利用可以充实新型工业化的文化路径这一关键路径,并在传承工业精神、延续工业文脉与重塑工业美学这三个方面为服务新型工业化进程赋予了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从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路...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隐性叙事:工业遗产景观再生中的设计表达理论建构
2024-06-08
陈晓刚1,2, 邢珂3, 杜春兰1,4, 王宇腾2, 陈韩2【作者机构】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3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来 源】《中国园林》 2024年第3期 摘要:工业遗产承载着工业文明进程中的特殊记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等多重价值。工业遗产景观是工业遗产的价值再现,承载着高度的遗产原真性与多重价值。隐...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工业遗产更新中的文化表达 ——对英国工业遗产的思考
2024-06-08
陈济洲, 朱蓉【作者机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来 源】《东南文化》 2024年第2期内容提要:工业遗产的更新不仅是单纯对物质空间的改造与提升,而且应兼顾遗产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英国的工业遗产文化以博物馆、遗址和公共艺术三种途径来表达,其文化表达的特点是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多种知识的传递,且表达方式多样,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性。英国的实践给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其多角...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三线工业遗产的活化设计策略研究
2024-06-08
翁春萌, 陈子阳【作者机构】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来 源】《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4年第1期摘 要: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独立自主探索的典型代表,亟需厘清从记忆传承到文化认同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明确了三线工业遗产具备时间、空间、功能三个维度且存在互济、内嵌的逻辑关系,通过建构的方式形成凝聚性结构空间;分析了文化记忆空间营造的...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认定的资本化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
2024-06-08
赵沁娜1,2, 李航1,2【作者机构】1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合肥工业大学产业转移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来 源】《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3年第2期 摘要:以2017—2021年认定的国家工业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在特征价格模型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认定在住宅价格中的资本化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认定对周边住宅价格具有显著...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虚实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方法
2024-06-08
孙淼1,2, 朱怡晨3【作者机构】1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2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 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来 源】《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摘要:【目的】工业遗产是生产型的遗产,过去的生产活动决定了遗产价值以及源于价值的景观特征。工业遗产数字景观具有虚实映射和沉浸交互的优势,能够深度重现遗产价值。尝试从虚实共生的视角拓展工业遗产数字景观的内涵。【方法】以...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权威遗产话语下中国当代工业遗产话语建构的思考 ——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例
2024-06-08
吕建昌, 李舒桐【作者机构】上海大学历史系【来 源】《东南文化》 2023年第2期内容提要:当今在世界遗产研究与实践领域,根植于西方现代史观及价值观的权威遗产话语掌控着遗产的价值与意义阐释权,中国工业遗产的话语声量显得很微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因此面临一些困境。构建符合本土语境的工业遗产话语有助于其摆脱“削足适履”和“丢车保帅”的命运,展现其遗产所凝练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追求和价值...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涅槃新生 重焕生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探索
2024-06-08
陈慧, 刘赛楠, 陈文景, 焦扬【作者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来 源】《山西档案》 2023年第6期 摘 要: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广泛而深刻的革新,本文将数字人文技术引入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中,探索具有实践指导性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更好地发挥数字人文的活化驱动作用,促进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助力我国工业记忆留存和...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换一个角度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后工业化转型 ——结构遗产再生产
2024-06-08
杜华君1, 张继焦2【作者机构】1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来 源】《宁夏社会科学》 2022年第5期摘要:面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二元选择困境,需换一个角度来反思这种转型思路及实操方式,以推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后工业化转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应用。一方面,在认识论上,应看到作为文化遗产子系统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既是三线建设工业化结...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杭嘉湖地区近现代丝绸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4-06-08
刘抚英1,2, 宋智强2, 强唯2, 胡顺江2【作者机构】1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2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来 源】《工业建筑》 2023年第6期 摘 要:研究梳理了杭嘉湖地区丝绸产业的发展演变历程,从时间、空间和类型3方面界定了杭嘉湖地区近现代丝绸工业遗产的研究范畴,提出“杭嘉湖地区近现代丝绸工业遗产名录”,并对名录中研究案例的信息数据进行调查采集。据此,设计数据库系统架构和运行模式...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赣南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路径探析
2024-06-08
谢亨蓉, 曾唯远【作者机构】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澳门科技大学【来 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摘 要:为了使已流失昔日生产功能的赣南工业遗产转换成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继续发挥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本文通过对赣南工业遗产的田野考察和数据采集,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路径。赣南工业遗产有中央苏区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分别对应红色工...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我国丝绸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现状
2024-06-08
邵琴【作者机构】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来 源】《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摘要:丝绸工业遗产见证了近代中国转型、承载了我国丝绸工艺技术传承与改良的历史记忆、承接了几千年的丝绸文化历史,是我国工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结合丝绸工业遗产的特征,对其保护利用实践呈现多元,学界从不同视角对其开展了相关研究,涉及遗产调查与价值探析、城市发展与建筑遗产改造研究、遗产旅游研究及遗产档...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156项工程”作为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探析 ——以国营华北制药厂为例
2024-06-08
徐凡【作者机构】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来 源】《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第3期摘 要:国营华北制药厂是“156项工程”的项目之一。它的建成投产,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抗生素产业的发展,对石家庄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见证了中苏两国关系上的重要一页。作为城市工业遗产,其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保护。关键词:国营华北制药厂...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基于地域性的广州仓储类工业遗产建筑改造策略
2024-06-08
赵梓凯1;倪阳1,2【作者机构】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来 源】《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5期摘要:仓储类工业遗产是广州商贸航运兴盛的地域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岭南地域自然环境的投射,是广州求真务实、奋斗进取的地域社会人文的体现。在工业遗产转型更新的今天,标准化的旧仓储建筑又该如何重新回应新的地域历史文化、地域自然生态、地域社会人文环境?通过对广州...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焦作中福煤矿工业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再利用研究
2024-06-08
张晴【作者机构】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来 源】《山西建筑》 2022年第10期摘 要:焦作作为“百年煤城”,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从最初的英福公司到后来的中原公司,工业文化历史悠久,遗留了大批煤炭工业遗产,具有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先天优势,发展前景广阔。目前焦作中福煤矿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仍处于薄弱阶段,基于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中福煤矿工业遗产历史、科技...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江苏大运河两岸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2024-06-08
胡忆南1, 刘璐2, 孙超3【作者机构】1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陕西方圆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3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来 源】《山西建筑》 2022年第10期摘 要:近年来,工业遗产旅游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为历史与经济的因素,江苏大运河两岸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众多,有着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分析了江苏大运河两岸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阐述了大运河两岸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并以...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基于工业考古的工业遗产工业流程保护与展示利用策略
2024-06-08
王骏奇, 哈静, 马艺【作者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来 源】《工业建筑》 2022年第8期图12 工业流程虚拟展示Fig.12 Virtual display of industrial process5.3 结合交通路线进行展示工业流程与交通流线都是有目的的线性活动,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因此可以将工业流程与交通流线相结合进行展示[10]。如在改造中可以将工业流程作为厂区新...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红色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价值阐释与提升路径——以湖北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例
2024-06-08
梁施颖, 杨爱杰【作者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 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摘要】红色工业遗产作为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历史物证,是当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坚定历史自信的生动教材。新时代推进红色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本文...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技术史视野下的中国铁路史研究
2024-06-08
段海龙, 杨帆【作者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来 源】《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3期摘 要:中国铁路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成果多为经济史角度,关注铁路建成后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作为工业化产物,铁路史研究更需要技术史视角的深入探讨,这是铁路史自身的需求。铁路技术内容丰富,有大量可讨论的技术细节,同时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也是铁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献法、工业...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红色研学视角下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
2024-06-06
丁小珊【作者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 源】《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4期摘 要: 三线工业遗产既承载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厚重的三线建设史, 又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道路艰难的发展历程, 其本身具有的红色属性契合了红色研学的时代之需、 内容之需、 形式之需。 因此, 广泛深入开展红色研学是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本文基于“816”小镇、 “909”基地两...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三线建设与三线工业遗产概念刍议
2024-06-06
吕建昌《学术界》 2023年第4期〔摘 要〕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备战为目的的工业建设运动,保护与利用三线建设留下的工业遗产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三线工业遗产系三线建设而生成,三线建设的终止时间也是界定三线工业遗产的时间下限。三线建设调整改造阶段,部分陷入发展困境的三线企业在国家补贴资金的帮助下完成脱险搬迁,三线调迁结束才是三线建设的最后落幕。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地区存在着各种企业状况...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地方政府在三线铁路建设中的角色与地位
2024-06-06
黄华平《学术界》 2024年第3期〔摘 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三线铁路建设中,地方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弥补劳动力不足,地方政府积极动员铁路沿线民工,组成民兵队伍承担土石方、中小桥隧施工任务;为保障专业施工队伍和民兵生活生产,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了“支铁”机构,组织调运米粮,鼓励沿线民众种菜养猪,筹措供应三类生产物资;为推进铁路建设顺利进行,地方政府还积极协调征地拆迁、农业生产及物资供...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鄂西北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利用的路径探索
2024-06-06
刘明辉《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摘 要: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80年代,我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质化的建设成就及工业遗产与精神化的三线精神共同构成了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在讲好地方社会主义建设史、提升地方文化内涵、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鄂西北(十堰)是三线建设西南部分和西...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课程思政视域下贵州三线工业遗产开发路径研究
2024-06-06
王佳翠 张开文《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摘 要:工业遗产是体现工业技术成果和科技文明的载体,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三线工业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还是中国国防事业和工业发展的见证。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散布着大量的三线工业遗产。文章分析贵州三线工业遗产的形成、现状,以及课程思政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贵州三线工业遗产融入中学历史课程思政的路径。关键词:课程思政;三线工...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记忆-空间”视角下三线工业遗产再利用路径探究——以宜昌市809工业遗址开发为例
2024-06-06
魏丽蓉 王灿《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摘 要:近年来,文化记忆理论与空间生产理论的联系不断被发掘,记忆的空间化一度成为研究的主流。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改造可作为文化记忆和文化空间交互的场域。基于此,本文首先构建了“记忆-空间”理论模型,对理论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之后以宜昌市809三线工业遗址的开发为例,在“记忆-空间”视角下从记...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价值解读、模式与路径
2024-06-06
刘安乐 明庆忠 代稳《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摘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记录中国军工史、工业化史和党史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为了促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融合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界定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概念,解读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价值,提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弃陇入川:三线建设初期062基地调迁研究
2024-06-06
梁云 刘丹《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摘 要: 三线建设初期,由于对工程项目的进程要求过快、过急,普遍存在项目选址未经严格科学论证便匆匆确定的现象,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062基地是我国三线建设中唯一从事远程运载火箭科研生产工程.它从建址甘肃天水再到调迁四川达县,前后不到一年时间,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明显违背国家制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三线建设中,这种“边...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宜宾市“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2024-06-06
周治呈 刘彦龙 蔺雨含《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摘 要:随着当今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宜宾“三线建设”时期留存下来的工业遗址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困境。“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是特殊时期城市文化、经济、社会的见证者,此类遗址的大面积荒废不仅造成了城市用地的浪费,还让“三线建设”历史在城市记忆中越发稀薄。探究宜宾市“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的现状,完善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的价值和策略,展现工业遗址在当今时代的...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皖南“小三线”旌旗厂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2024-06-06
石川 章琪 柳俊屹《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摘 要:以探索皖南“小三线”工业遗产现状并据此制定相应保护策略,为相关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提供参考为目标。以旌旗机械厂为例,运用工业考古学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的方法了解遗存现状,因地制宜提出相应保护建议。研究发现,厂房现状或被用作生产加工之用,或呈杂草丛生、残垣断壁之象,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兼顾“保护”与“利用”,并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制定有机保护措施。...
工业遗产网 中国工业遗产论坛
电话咨询:020-000000
QQ咨询:177488228
微信客服
扫码咨询